第532章 质疑


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,酒楼的小二正从屉盒中拿出菜肴摆布着席面。

所有人还在讨论着上午听到的那趟课。

戴继对韩辑感叹道:“陈文瑞教学生,引经据典,天马行空,不拘泥,不死板,学童们听得津津有味,就连我也觉得很有趣。”

韩辑叹道:“淑似兄,实不相瞒,在昨日之前,我因一些人,对陈山长的观感并不好,但昨晚听了陈山长口占一首小诗,方觉此人才华天纵,实有大才。”

听到这话,一旁闲聊的众人纷纷好奇转过头来,杨来贤道:“韩知府,什么诗竟然知府大人如此心折?”

韩辑缓缓将昨夜的船上的事情说了出来。

当众人听到“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”时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
这首诗先不论带给众人心中的那画面的美感,就说这首诗的技巧。

“醉后不知天在水”,用酒后的迷离视角,模糊了天空与湖水的界限,将星河倒影的实景与醉酒之人的幻想形成“天在水”的奇幻画面。

这种“天地倒置”的臆想,远超一般的写景,直抵庄周梦蝶的那种哲学境界了。

再看“满船清梦压星河”,一个“压”字用重量赋予了梦境以实,清梦本虚,星河本远,却因为一个“压”字产生了触觉和视觉的冲突。

这样的诗意,张力无限。

尤其是诗中,陈凡暗中醉梦中的精神自由,简直与陶渊明的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杨来贤怔怔地品味着诗中描述的场景,久久无言,最后他长叹道:“此诗若非韩知府亲言,是陈山长所作,我还以为这是哪位盛唐诗人的诗作,这诗深得盛唐三昧。”

周围人连连点头。

戴继笑道:“不虚此行,不虚此行啊!诸位,今日收获如何?”

“确如知府大人所言,不虚此行。”众人纷纷回道。

戴继点了点头:“回去之后,大家都想一想,咱们自己的书院,有没有可以学习人家弘毅塾的地方,穷则思变嘛!”

“是!”

“知府大人所言有理!”

“上午陈山长那堂课确实让我收获颇丰,给学童们讲课,不要总是照着书念,这样咱们觉得枯燥,学童们也觉得无趣,倒是学着陈山长,说得那许多故事来,学童们为故事所吸引,自然更想钻研其中的典故出处。”

“是啊是啊!”

就在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之时,一旁的王镐道:“陈山长上午的确实不错,但这也是看学生的。”

听到王镐这话,戴继皱了皱眉头,杨来贤见状,抢先一步道:“宗周兄有何高见,说出来,大家一起参详参详嘛!”

王镐竖起一根手指道:“我不否认陈文瑞的才情,但第一,故事虽妙,根基难固!”

“用故事吸引学童,课堂上固然有趣,但过度依然趣味性,反而会导致学生忽视对经典的扎实诵读。”

“朱圣人曾言,读书要【循序渐进,熟读精思】,讲故事,可达不到朱圣人所言的这境界。”

听到这话,周围山长们纷纷抚须点头,就连戴继也不得不承认,对方说得有道理。

“其二,重趣轻理,易生浮躁!”王镐继续道,“程颐有云,涵养须用敬,进学则在致知,教书育人应培养沉稳心性,而非追求一时新奇。”

听到这时,众人脸上纷纷露出沉思之色。

“第三!”王镐竖起第三根手指,“中人之姿,难承妙法!”

戴继道:“此言何解?”

王镐道:“以我今日上午观察,那些学童们大多聪慧异常,经史涉猎颇广,这样的优秀的学生,不管是谁来,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。”

“《论语》有云,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!聪明的孩子毕竟是少数,陈文瑞这办法仅适用那些天赋异禀的学童,对于那些不太聪明的学童,这办法反而会让他们脑中混乱。”

“这话有道理!”

“宗周先生说得没错啊!”

“我的那些学生,各个都是榆木脑袋,还都是属算盘的,拨一下动一下,让他们能像今日课上这般互动,嘿嘿,我做梦都能笑醒啊!”

“我等那些学童放课后曾经问过,那个叫周炳先的,是前任淮州知府的儿子,今年考中了县试案首。”

“我也问了,今天那塾堂里,县试案首就好几个呢。”

“这么一说,王宗周说得确实有道理,咱们书院里,一个书院能有一两个县试案首都了不起了。”

“嘿,我说今天这课听得那么痛快,原来都是早就准备好的!给我们看得都是他弘毅塾的好学生呐!”

就在众人七嘴八舌说话的时候,韩辑、俞敬和张邦奇等人脸已经黑了。

他们准备了半天,专门为了迎接这帮人的到来,下了不少功夫,甚至韩辑还丢下公务,专门等在海陵,就是为了接待他们一行。

他们这些人,不仅不顾念主人的热情,反而对主人指手画脚,说三道四。

但众人偏偏还没话回怼过去。

周炳先、贺邦泰、薛甲秀等人他们都是认识的。

这些人确实都是弘毅塾“招牌”学生。

很多慕名而来求学的人,都是冲着弘毅塾对这些人的教学成果来的。

就在韩辑思绪万千,想着怎么给不在场的陈凡找补一二时,突然一阵学童的嬉闹声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
只见堂下远处院中,一群学童三五成群、勾肩搭背正在大声谈笑。

他们的行为也吸引了在场很多宁波山长的注意。

其中一人早就看不惯弘毅塾放课后,学童满世界乱跑的景象,冷哼道:“书院之中,行不摇裙,笑不露齿那是基本的礼仪,这些人如此失礼,陈山长竟也不管吗?”

这时,韩辑突然看见,昨日那个叫李世文的学童,正跟周围人说些什么。

他招了招手,对一旁的马夔道:“去听听,他们说的什么,如实来报。”

马夔闻言,为难的看了看韩辑,见对方瞪了他一眼,没辙,他只能朝李世文、张鹏翼等人走了过去。

不一会儿,马夔回来道:“知府大人,他们在聊盐价。”

韩辑黑着脸道:“细细复述。”

远处,李世文“啐”了一口道:“淮盐每引涨了三钱?呸,那是账面上的。”

“前些日子回家,我听说两淮转运使雁门暗中加了‘脚耗银’,实际每引多征五钱二!这多出的二钱,全进了盐课司的书办腰包!”

“何止?听说浙江和江西盐司奏请‘盐引改票’,说是防私贩,实为逼小盐商贱卖引岸!(注:引岸指盐商专卖区)”张鹏翼道。

听到马夔的复述,韩辑刚想说话,一旁的王镐突然问道:“听这些学童所言,他们都是出生盐商之家?”

马夔看了看韩辑和俞稷,见他们没有反应,于是点了点头道:“是,他们是丁二班的学童,基本上都是盐商子弟。”

“丁二班?”王镐是听说过弘毅塾排班规矩的。

甲乙丙丁四级,丁二班……,他的目光再看那些学童,一个个年纪甚至比今天乙班的学童还大。

“盐商子弟!”王镐突然笑了:“戴大人。”

戴继转头:“嗯?”

“今天下午,我想听一听陈山长给这丁二班的学童讲讲课。”

戴继还没说话,旁边的韩辑先急了。

他是知道丁二班这帮家伙的,昨日那李世文,那可是小小年纪便流连勾栏的,,虽然昨晚李世文的一些行为让他对此人的观感有了些许改变,但万一呢?

不,不是万一,这些纨绔子弟肯定是不能跟周炳先这些学童比的。到时……岂不是给,岂不是给弘毅塾丢脸,给他淮州府丢脸?

就在他想办法,让王镐打消这个建议时,突然听到有人道:“宗周先生想听丁二班的课?欢迎欢迎,等吃完饭,大家休息休息,第一堂课就安排,如何?”

众人转头,却见陈凡在弘毅塾众人的拥簇下走了进来。

“刚刚安排学童们的用饭,失陪失陪,恕罪恕罪!”陈凡笑着作揖。


  (https://www.bshulou8.cc/xs/13141/50424291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shulou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shulou8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