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章 用檄文来学习八股写作
罗瑜臣和张鹏翼的成功,在过程和结果上无疑都是刺激着李世文。
他的脸憋得通红,自从张鹏翼下来后,目光便一直锁定在陈凡身上,跃跃欲试。
终于,陈凡笑道:“我刚刚给你讲解的,你可都记住了?”
李世文兴奋道:“夫子,都记住了!”
“好!那就开始吧。”
李世文看着身边的张鹏翼,骄傲的一仰头,施施然从他身边越了过去。
张鹏翼见状气得转头对罗瑜臣道:“他倒得意了,还不都是听夫子的,照本宣科。”
罗瑜臣摇了摇头:“夫子对李世文说得那些,想要复述出来也很难得,且先看着吧。”
……
李世文站到台上的一瞬间,面对着台下这么多双眼睛,刚刚还很臭屁的他,心里那股气势,仿佛一下子就被浇灭了似的。
他有点慌,转头看向塾堂里唯一能给他带来帮助的人……陈凡。
可是陈凡却并不看他,更别提对罗瑜臣、张鹏翼的鼓励了。
“夫子还是觉得我之前太过荒唐,不是很喜欢我!”李世文心中有些沮丧。
这一幕心理活动,在他心中虽然百转千回,但其实也不过转眼一瞬的功夫。
台下那么多人都盯着他,等待他的“讲书”,李世文想到陈凡对待三人不同的态度,心中顿时涌起一股“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”的傲劲儿,就像他几次因为好奇去了潇湘书堂,虽然腿肚子都在打抖,但他还是强迫自己在那里吃完一顿饭再走。
好像这样就成了谈笑风生的大人似的。
他整理了一番思绪,刚想开口。
谁知台下一学童等不及了:“李世文,你不记得夫子教得啦?”
“哈哈哈哈!”周围发出一阵笑声。
李世文暗啐了一声,昂首挺胸道:“最后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这篇文章,读完后应该注意些什么!我们又能从这篇文章里得到些什么!”
嘲笑声渐歇,因为前两人的精彩表现,现在就连平日里不爱读书的学童们也都沉浸在这节课中。
“咱们来学经典,所为者,不过是将来都要参加科举。”
“大家一定都听过,想要写好八股,那就要多读前人的好文章。那么我问大家,什么是好文章?哪些好文章才能对八股写作有所裨益呢?”
抛出问题。
所有人都没想到,包括陈凡,他们都没有想到,李世文一开口便显得如此“老练”,用问题来将所有人拉入课堂教学中去。
这时,有人道:“我放课的时候,曾经听过乙班的贺邦泰说过,他说夫子说,要多看唐宋八大家的文章。”
“很好!”李世文不知不觉间,已经在模仿陈凡的一举一动。
这时又有人举手道:“李世文,该不会是要学这篇檄文吧?”
听到这话,李世文笑道:“聪明!”
此言一出,所有人都很奇怪,包括宁波来的这些山长们。
八股文?
檄文?
这挨着边吗?
杨来贤饶有兴趣道:“我倒要听听这个学童的“高见”!”
李世文道:“大家虽然还没有开始写八股文,但一定都听说过,八股文写作是有格式的,比如破题、承题……这些。”
“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篇《奉天讨武曌檄》!”说到这,他转头拿着一根竹竿指着板书开头道:“大家看这一句【伪临朝武氏者】,这句话,就相当于八股文的破题。”
“一句话,直指檄文核心,用【伪】字定性武朝非法,《四书》题解中【一句道破】说得就是这个。”
听到这话,众人全都讶然。
戴继连连点头:“老夫以前读这篇文章时,竟然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竟然还能教授我等八股!真是奇思妙想,另辟蹊径。”
韩辑也点头道:“听说陈文瑞文章了得,看来确实事出有因啊!”
为什么两人会这么说?
因为两人都是进士,当李世文一抛出这个观点后,两人便顺着文章往下捋,这一捋,还真有了不得的发现。
这时,李世文继续道:“大家再看,下面给武则天列举的罪状,如【入门见嫉】、如【掩袖工馋】是不是都如八股承题一般,用夫子的话来解释,这叫通过具体事例来展开论点。”
听到这话,学童们连连点头,就连王镐也不得不承认这李世文说得很有道理。
“所谓承题须如龙之珠,抱而不脱,骆宾王的这几句话,确实十分符合承题的标准。”
杨来贤看了看王镐,小声道:“陈文瑞还是很有才华的,宗周兄何必针锋相对?”
王镐冷着脸道:“司马君实有言:才者德之资,德者才之帅。陈文瑞以诡辞艳曲为能事,恰如东汉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所讽'佞谄日炽,刚克消亡'——此等才学,不过助长浇漓世风罢了!”
听完这话,就连杨来贤也觉得好友实在迂腐至极,他摇了摇头,不想再说话了。
“文中【犹复包藏祸心,窥窃神器】至【言犹在耳,忠岂忘心】段,这就是八股文中的【天理论证】,对应八股【起讲】部分需阐发义理。
骆宾王将武氏行为与【君臣大义】、【阴阳纲常】挂钩,恰似八股文以《性理大全》为据的论证方式。”
“这种手法非常高级,想要运用却很难,为什么说这很难?”李世文卖了个关子。
“这叫好比人之骨架,你空有骨架而不能填充血肉,最后你写出来的文章,还不是形销骨立,干瘪难看?”
有学童好奇了:“那怎么填充血肉呢?”
李世文侃侃而谈:“从两方面入手。其一!”
他竖起手指:“要饱读经典,了解咱们为人处世的善恶之辨,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。”
“其二!通过饱读经典,丰富自己遣词用句的能力,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华彩非常,不会干瘪了!”
他说的清晰无比,台下的学童们竟然已能听懂了。
有人恍然大悟道:“难怪大陈夫子一直教导我们,说我们一定要把经典学好,这样才能奢谈其他,就好比盖房子,经典就是地基!只有地基扎牢了,才能砌大屋,盖高楼!”
一帮学童听到这学童进一步的理解,原本心中对读四书五经时的那种不屑,一下子消弭了不少。
而一帮宁波来的山长这下子算是开了眼了。
试问这天下的书院,有哪一家能用檄文来套用八股文写作的?
弘毅塾就行!
这陈文瑞确实很厉害啊。
(https://www.bshulou8.cc/xs/13141/50415101.html)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shulou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shulou8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