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书楼 > 科举放牛班,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> 第580章 会试政策

第580章 会试政策


当周如砥来到极乐寺时,他和张溪以及一众国子监官员也全都傻了。

他们从来没有想过,不过是给斋生们讲讲经典,讲讲科举文章的讲会,怎么就突然一下子轰动了全城,而且还来了那么多人。

他们也都明白,这些人是为了谁而来。

心中虽有忐忑,怕惹出什么大事来,但此刻也是赶鸭子上架,必须得将这讲会进行下去了。

既然周如砥心中已经忐忑,自然不会再走什么形式,便只是对前来旁听的官员们一一招呼之后,便直接宣布了讲会开始。

此时的极乐寺后院僧寮前的空地上,早已挤满了人,根本已经涌不进更多的人了。

但极乐寺外此时依然人头攒动,不少挤在门口的读书人,面红耳赤的跟维持秩序的监生们发生着口角。

而更多人则已经绕行到极乐寺后墙,找来邻家,借了梯子爬上了院墙,也顾不得士人的体面了,就撅个腚看社戏似的盯着院内。

眼看着宣布了张溪开始会讲,场中渐渐安静了下来,周如砥看着四周,又张了张院内,转头道:“怎么没看见陈凡?”

旁边的国子监司业也在人群中找了找:“会不会是被这阵仗吓到了,直接走了。”

周如砥脸色一黑,他跟陈凡不熟,又不了解陈凡的为人,万一真是这样,那今天被撂在火上烤的可就不是陈凡而是他了。

“速速派人去找!”他虽然爱才,但还不会为了一个陌生人耽误自己在士子中的名声。

国子监司业连忙起身招来不远处的六堂学长,让他们安排斋生赶紧去找人。

而此时,张溪已经开讲了。

“今天老夫给诸位会讲的内容,不涉及八股时文,只论这两年朝政之于科举的影响。”

张溪开讲,开宗明义。

这句话什么意思?

就是说,他的言外之意是,我不给你们讲高考考题,但我跟你们聊一聊这两年高考政策和出题方向。

这句开门见山的话,一下子讲原本冲着陈凡来的家伙,脑子全都给拉到他身边去了。

张溪是什么人?

那是中过殿试二甲十八名的高材生,是让两代帝王心心念念“返聘”的纯臣,不管是在翰林院还是在士林,名声都是极好的。

这样既是白身,又从未远离官场的“素人”,说出来的话,既不用负具体责任,又能接触到普通读书人无法接触的层面,所以今天的选题实在太吸引人了。

“自天监、弘文以来,士风是咱们大梁最讲究气节的时期。”

“开国以来,大批通过学习理学成长起来的官员担负着国家兴亡的大任。”

“他们正直敢言、他们不畏权贵,自仕途伊始便决心践行克己复礼之儒家教条。”

“他们都是经由八股文取士培养、选拔出来的,从自身的体验和朝中正气高昂的士风,对八股文传播程朱理学的有效性,这些人有着深刻的人士。”

“同样,这些做官后的读书人,为了能让八股文造就更多重气节、讲操守的官员,以应对日后可能的朝廷大政,支撑咱们大梁的纲纪,他们会特别注意呵护八股文的经学化内容。”

……

听到这,有很多人觉得张溪说得开场白,似乎有些老调重弹、歌功颂德。

也有人觉得这是张溪为了迎合官场,而维护官员们。

但更有聪明人听得仔细,从刚刚张溪的话中,已经听出不一样来。

这时官员座位的东首边,翰林院修撰曹濡对一旁的同事,同为翰林院修撰的李朝列道:“伯清前辈此言一语中的,将来经义的发展,一定会重经典,摒弃异端。”

一旁的李朝列道:“国朝初年虽太祖规定,能文之士由场屋进而为荣,但因本朝科举草创,以至于【致治之道在于任贤】,对于八股经典还是有所轻漏,现在不同了,我大梁如日中天,所有规制都已经完备,唯独科举还有刁人以歪理而图幸进,伯清先生正是在为此事正本清源,但也不知道那些举人、监生能不能听懂。”

其实听不懂没关系,张溪接下来又将这个话题直白且深入的展开了。

“自太祖时,国家取士,说经者便以宋儒传注为宗,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主,朝廷这几年再三下旨【剽窃异端邪说,炫奇立异者,文虽工,弗录】!”

这下子,很多人都明白这位张先生想要强调什么了。

陈凡趴在墙头上也不禁暗自点头,他曾听杨廷选在任时说过,他的同年,御史闻人诠曾上奏曰:“今时文体诡异已极,乞申饬天下,立崇古朴,其要在先责学宪督臣,次责场屋考校等官。”

那天杨廷选就曾跟他说过,英宗时科举的那种标新立异写法,以后一定千万杜绝。

在陈凡看来,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,大梁的官场并没有张溪说得那么吏治清明,各种腐败、土地兼并正在快速发展,阶级矛盾也在日益尖锐。

张溪不可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所以他才会表面上赞扬朝廷,实则暗戳戳的强调用程朱理学来约束士子考生,以图将来这些人为官时,还念着科举时那点初心。

张溪继续道:“弘文三年陛下的诏书内有一款曰,士大夫学术不正,邪伪乱真,以致人才卑下,文章政事,日趋诡异。”

“而圣贤大学之道不明,文章治理,要非细故。”

“圣上备揽近代诸儒,唯朱熹之学醇正可饰。”

“祖宗设科取士,经书一以朱子传注为主。比年各处试录文字,往往诡异支离,背戾经旨。”

“此必有一等奸伪之徒,假道学之名,鼓其邪说,以惑士心,不可不禁。”

张溪说到这,郑重对在场的读书人道:“列位要注意了,皇上当时曾颁旨礼部,让礼部便行各提学道和学校师生,以后若有创为异说,诡道背理,非毁朱子者,许科道官指名劾奏。”

听到这,在场的所有人心中一凛。

这些年,八股写作,尤其是北方的山东(地理意义上的山东,不是山东省)一代,士子很喜欢将黄老学说引入制义之中,更有些官员也很喜欢这种调调。

以至于张溪大费周章,特意强调这一点,就是为了解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个大问题。

不知不觉,针对这个问题,张溪已经说了小半个时辰。

但大家听得都很认真,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喜欢胡乱引经据典,或者在文章中掺杂别的学派思想的士子,此刻早已心神荡漾,恐惧不已。

这时,张溪端起茶盏道:“今日便先说这些,诸生回去好生思量,会试乃朝廷最重视的取材之试,万勿心存侥幸。”

说罢,他回到周如砥身边坐了下来。

可这么一坐,周如砥却已经汗出如浆。

张溪诧异道:“周祭酒,这是怎么了?”

周如砥艰难道:“陈,陈凡不见了。”

张溪:“……”


  (https://www.bshulou8.cc/xs/13141/50378642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shulou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shulou8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