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4章 古音
曹濡目瞪口呆的看着陈凡,心说“遭了”,看起来挺沉稳一人,怎么说出来的话突然就不靠谱了呢?
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?
这天下千年,估计也只有新安那位才有资格说出这种话吧?
张溪、周如砥等人摇头叹息,纷纷垂睑,感觉今天陈凡这个人毁了。
“哈哈哈哈!”这时,二椅子大声笑得“花枝乱颤”,“好!陈文瑞,之前我觉得你就是个巧言钻营之辈,现在我倒对你这个人有所改观了,最起码,你是条汉子。”
明明挺豪迈的话,到了马书林的嘴里却跟撒娇似得。
可若是真当他是撒娇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,只见他脸色一变,掐着兰花指道:“谁先来试试这位陈解元的深浅!可不要跟人家客气。”
“在下先来!”这时有人站了出来拱手道:“鄙人祝咏,湖广衡州卫,湖广乡试第六十九名。请教陈解元!”
陈凡伸出手道:“请!”
祝咏道:“子夏问孝。子曰:色难。有事弟子服其劳……”
祝咏继续道:“请陈解元接着将这句话补全。”
众人闻言大哗。
这祝咏什么意思?
还当这是唐朝帖经呢?
只要会背四书五经就行?
陈凡要是回答不出这种问题来,那简直贻笑大方了。
面对众人的质疑,祝咏却抄着手,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,似乎胸有成竹,根本不在乎别人评说。
陈凡却在这时突然微笑道:“祝兄果然厉害,出的题设了个小陷阱,这是等我在下往里跳啊。”
只见陈凡负手,一边踱步一边背诵道:“子夏问孝。子曰:色难。有事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背完后,陈凡对祝咏道:“祝兄,有酒食先生馔的【食】字,不知在下可曾背错?”
祝咏深躬一礼:“没有。”
原来,在【有酒食先生馔】这句话中,食并不是发(shí),而是发“嗣”音。
众人听完后更是不以为然。
没错,他们之中经常会将“食”字读错,但这有怎样?连朱注上都说了,食,饭也。
换个读音罢了,又不影响我考科举。
这时,祝咏又问:“敢问陈解元,为何此处要发嗣音?”
陈凡道“嗣为古音,古人读【食】为【嗣】,此处坚持要读古音,并非刻意泥古。”
“圣人之言【酒食】,乃是强调有酒也有食物,但【食】这个字,又可以作为动字(动词的意思,但古代是没有动词这个语法概念的,根据清代《马氏文通》载:凡字之言行为者,皆动字也。),若是不发古音,很有可能让人误会,将这句话理解错误。”
陈凡的讲解还没有结束:“程子曰:告懿子,告众人者也。告武伯者,以其人多可忧之事。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。各因其材之高下,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
孟懿子问孝,孔子回答“无违”,即不要违背礼节。程子认为,这是告诉所有人,尽孝首先要遵循礼制,符合普遍的道德要求。
孟武伯问孝,孔子回答“父母唯其疾之忧”。程子指出,孟武伯可能行为放荡,常让父母担忧,因此孔子提醒他要体谅父母的忧虑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子游问孝,孔子回答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程子认为,子游虽然能赡养父母,但可能缺乏尊敬之心,因此孔子强调孝不仅仅是物质供养,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敬意。
下面就轮到这句经典的主角子夏了。
子夏问孝,孔子回答“色难”。程子指出,子夏虽然能理解孝道的道理,但在侍奉父母时可能态度不够温和,因此孔子强调和颜悦色的重要性。
程子最后总结,孔子根据不同弟子的资质和缺点,因材施教,给予针对性的教导,因此回答各不相同。
说白了,就是孔子在给众人讲“孝顺”这件事时,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分别给出建议,也就是“因材施教”,个性化指导。
这里的程子,指的是“伊川先生”程颐。
说实话,虽然一直大梁将二程和朱熹放在一起,总说“程朱理学”。
但科举的标准答案其实是朱熹的传注。
所以士大夫在对比程颐和朱熹时,肯定大家更重视朱熹,很多人都是做官后,对学术研究有兴趣,才会拾起来读的。
像陈凡这种,一下子用程颐的话,将上下文全都解释得通通透透,这可以说是“变态”了。
就众人一片抽气声中,陈凡又一伸手:“请!”
祝咏点了点头道:“我再请教!子曰,礼失而求诸野,在《微子》中可有实例?”
“礼失而求诸野”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“礼崩乐坏”的意思。
《微子》是《论语》中的一篇。
祝咏的意思就是让陈凡,在《微子》一篇里,寻找孔子所说“礼崩乐坏”的案例。
这道题看起来又是送分题,《微子》一篇才多少字,在场的都不是睁眼瞎和蒙童,一下子就想了出来。
但现在大家再也不敢嘲笑祝咏了,因为大家都回过味来,这小子问得问题里都埋着坑呢,若是直接开口,说不定就要掉进坑里。
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陈凡。
陈凡微微一笑:“祝兄又要诈我。”
“大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三饭缭适蔡,四饭缺适秦,鼓方叔入于河,播鼗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”
念完后,陈凡道:“祝兄,我这【大】字念得可准?”
春秋时,鲁国作为周礼保存最完整的诸侯国,乐官们集体出走,就是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期礼乐制度的崩坏。
毕竟专业人才全都流失了嘛。
那么“大师”、“亚饭”、“三饭”、“四饭”、“鼓”、“播”、“少师”、“击磬”都是什么呢?
“大师”是周代乐官之首,掌管着国家祭祀、宴飨等礼乐活动。
“亚~四饭”是按照宴席等级划分的乐官,什么等级的宴席,就派出相应等级的乐师。
而“鼓”、“击磬”很好理解,“播”则是负责鼗(小鼓)的乐工。
“少师”则是负责编钟的乐官。
(这段话实在拗口,所以专门解释一下)
那么祝咏的问题,坑在哪里呢?
还是读音问题。
准确的说,这段话的第一个字就是天坑。
“大”字不读大,而是读“泰”。
可陈凡在刚刚诵读的时候仍然读“dà”,这又是为什么呢?
众人没有异议,因为大家全都读“dà”,但大家不懂不代表陈凡不懂。
你祝咏挖坑,不代表我陈凡往下跳。
看着祝咏一直微笑的表情,陈凡也笑了:“祝兄,你是不是等着我将【大】字读成【泰】字呢?”
祝咏闻言,脸色顿时变了。
(https://www.bshulou8.cc/xs/13141/50376608.html)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shulou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shulou8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