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书楼 > 穿越大明,我要逆天改命 >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轩然大波

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轩然大波


田文浩苦笑:“因为锦衣卫已查到辽东军饷的亏空,田某若再隐瞒,便是欺君之罪。况且...”他顿了顿,“安和楼出事,倭国使节受惊,边境恐生变故。田某身为边将,不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。”

孟樊超默然。田文浩的这番话,合情合理,但他总觉得其中仍有蹊跷。

“田总督可知道,前夜有两人死于秦大虎宅中?”孟樊超突然问道。

田文浩面色不变:“略有耳闻。”

“他们身上,有太上皇商队的令牌。”

田文浩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:“这...田某不知。”

孟樊超起身:“多谢田总督坦言相告。此事关系皇家体面,孟某会谨慎处置。”

田文浩急忙道:“孟统领,太上皇虽有过错,但毕竟是一国之父,还望统领...”

“孟某自有分寸。”孟樊超拱手告辞。

回宫路上,孟樊超心绪纷乱。若真如田文浩所言,此案牵扯到太上皇,确实棘手非常。朱兴明以孝治国,若知父亲挪用军饷,导致安和楼成危楼,必是左右为难。

行至宫门,忽见一队锦衣卫匆匆而出,为首的正是骆炳。

“孟兄来得正好,”骆炳面色凝重,“秦大虎宅中那两名死者的身份,已查出来了。”

“哦?”

“他们都是太上皇商队的人。”骆炳压低声音,“更蹊跷的是,今日午后,太上皇突然命人关闭了京城中的所有商号,似是要销毁什么证据。”

孟樊超心中一动:“骆兄可查到太上皇商队的账目?”

骆炳摇头:“所有账册皆被转移,不知所踪。”他顿了顿,“孟兄从田总督那里,可问出什么?”

孟樊超略一沉吟,将田文浩所言择要告知。

骆炳听罢,面色大变:“这...这可如何是好?若真牵扯到太上皇,此案还查不查?”

孟樊超望向乾清宫的方向:“你我先去见陛下,看他如何定夺。”

乾清宫内,朱兴明听完孟樊超的禀报,久久不语。

殿内烛火摇曳,映得他面色明暗不定,此刻眉宇间满是疲惫与挣扎。

“你们先退下,”朱兴明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,“朕要独自想想。”

孟樊超与骆炳躬身退出。

殿外,骆炳忧心忡忡:“孟兄,陛下这是...”

“陛下需要时间。”孟樊超目光深远,“一边是国法,一边是孝道,这个抉择,不易。”

二人默默立于殿外,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,孙旺财悄然走出:“孟统领,骆指挥使,陛下宣二位进去。”

再次入殿,朱兴明已恢复往日的威严,只是眼底仍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痛楚。

“安和楼一案,朕已有决断。”朱兴明声音平静,“秦大虎贪污工程款,导致楼宇崩塌,罪证确凿,既已自尽,不再追究。工部尚书监管不力,罢官夺职。安和楼即日拆除重建,费用由内帑支付。”

骆炳忍不住道:“陛下,那太上皇...”

朱兴明目光一冷:“太上皇深居南宫,与此案何干?”

骆炳噤若寒蝉。

朱兴明又看向孟樊超:“孟爱卿,朕知你忠心耿耿,但此事到此为止,不必再查。”

孟樊超垂首:“臣遵旨。”

“至于田文浩,”朱兴明沉吟片刻,“他坦承军饷亏空,虽有过失,但情有可原,罚俸一年,以示惩戒。”

“陛下圣明。”二人齐声道。

退出乾清宫,骆炳长舒一口气:“如此了结,倒也干净。”

孟樊超却眉头紧锁:“骆兄不觉得,这一切太过巧合了吗?”

“孟兄何意?”

“秦大虎恰好在安和楼出事前自尽,两名商队成员恰好在搜查证据时死于秦宅,太上皇恰好在此时关闭商号...”孟樊超目光锐利,“这一切,仿佛是有人精心安排的。”

骆炳怔住:“孟兄是怀疑...”

“我怀疑,”孟樊超压低声音,“田文浩所言,未必全是实情。”

“可是陛下已下旨结案...”

孟樊超望向南宫方向:“陛下要结案,臣子自当遵旨。但真相如何,你我心知肚明。”

翌日,圣旨颁下,安和楼一案就此了结。朝野上下,虽有人心怀疑虑,但见陛下心意已决,也就不敢多言。

午后,孟樊超请旨前往南宫,拜见太上皇崇祯。

南宫虽不及紫禁城宏伟,却也精致典雅。崇祯退位后,便深居于此,鲜少过问朝政。

孟樊超在太监引领下走入花园,见崇祯正在池边喂鱼。他年过五旬,两鬓斑白,面容清癯,一袭常服,与寻常富家翁无异。

“臣孟樊超,拜见太上皇。”孟樊超躬身行礼。

崇祯头也不回,继续撒着鱼食:“孟统领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朕这个闲人?”

“臣有一事不明,特来请教太上皇。”

崇祯轻笑:“是为了安和楼的事吧?”

孟樊超心中一动:“太上皇明鉴。”

崇祯放下鱼食,转身看向孟樊超:“朕知道,外面都在传言,说朕挪用军饷,导致安和楼偷工减料。田文浩是这么跟你说的,对吧?”

孟樊超不意他如此直接,一时不知如何回应。

“皇帝那边,怎么说?”崇祯又问。

“陛下说,此案已然了结。秦大虎贪污工程款,既已自尽,不再追究。工部尚书罢官夺职。安和楼即日拆除重建,费用由内帑支付。”

崇祯微微皱眉:“皇帝倒是把我摘的干净,不过这事能堵的住天下悠悠众口么。”

孟樊超默然,半晌才道:“回太上皇的话,陛下总不能把您的事,公之于众吧。”

崇祯叹了口气,摆了摆手:“你下去吧。”

孟樊超不敢再说,施礼退下。

崇祯应该是心怀愧疚的,实际上崇祯已经自我怀疑了。

治理天下他不如儿子,至于领兵打仗自己更是草包。

本想着,能够经商赚点外快,谁曾想还亏了个底朝天。

除了给儿子惹麻烦,啥事都不行。

果然,朱兴明仓促了结安和楼的案子,在朝野内外掀起轩然大波。

不单是朝中官员,尤其是那些书生们更是忿忿不平,纷纷上书必须严查幕后黑手。


  (https://www.bshulou8.cc/xs/1282914/11109944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shulou8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shulou8.cc